关于滁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05 14:42
    【字体:打印

    关于滁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111日在滁州市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重点围绕争创一二三城,打造长三角四个地,加快建设七个强市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多数指标位于全省前列,实现季季红”“全年红,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较好完成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1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23年预计完成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800

    7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9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700

    9.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298.2

    7.3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420

    6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亿元

    13.5

    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3900

    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300

    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与全省持平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4.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完成省下达目标

    (一)突出扩大内需,内生动力稳步增强

    发展势头更加稳健。坚决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加强精准调度,强力扩大经济向好态势,自全省季度赛马评议以来,经济运行连续7个季度、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连续2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6个季度位列前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评夺魁。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中国科创中心百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等。林长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3项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创历史新高;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亩均论英雄改革、质量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22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居全省第二。

     

            

     

                   

     


     

    目招引成效显著。坚持双招双引第一战场、招大引强一号工程,压茬开展招商引资季度攻坚,精准聚焦新兴产业,持续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13个,比去年同期多35个,其中八大产业链项目占比77.8%新三样项目占八大产业链项目45.6%,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东旭光电、合众新能源、海泰光伏等138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新引进亿元项目当年转化率达67.4%。成功举办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光伏(储能)产业供需论坛,集中签约项目86个、总投资近1200亿元。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健全四个一包保推进机制和周六要素会商制度,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510个,新竣工320个;参加四批次省开工动员项目共376个、总投资28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亿元,分别居全省第2、第3、第3位。国轩电池、正泰二期等一批投资超百亿的大项目开工建设,力神一期、天合一期、尚德电力、东方日升二期等一批百亿级好项目竣工投产,特别是美伦达光伏一期、国科储能电池一期、隆基高效单晶组件三期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滁宁城际滁州段开通运营,来六高速滁州段、明巢高速、合宁高速全椒北互通建成通车,汊河船闸建成运营。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深入开展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投资工作连续年获省政府表彰激励投资赛马连续6个季度获省激励。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技改投资、制造业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共为143个开工动员项目对接融资需求257.1亿元,授信242.4亿元、放款87.6亿元。获批上级补助资金23.46亿元、居全省第3位,其中中央预算内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受到国家发改委激励。争取国债项目32个、资金19.23亿元。获批专项债项目224、发行221亿元,分别居全省第1、第2位。

     

     

     

     

     

     


    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徽动消费·乐享亭城系列促消费活动400余场,参与企业500家次,带动消费超49亿元。其中,全市共发放消费券9376万元,带动消费达19亿元。实现网络零售额164亿元、同比增长23.5%。凤阳小岗村、大墅龙山度假区、皇甫山景区等5个场景获评“2023年度皖美消费新场景。打造遵阳街、天长路、同乐等夜市聚集区27个,升级14安徽老字号2个省级特色商业街区品牌。获批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系全省唯一,凤阳入选全国首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领跑县、明光获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新增4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级旅游品牌7个。入选全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3条,凤阳、全椒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680万人次、旅游收入330亿元,增幅均达70%以上。

    (二)突出新型工业化实体经济持续壮大

    新兴产业提速提效。扎实开展工业稳增长五大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24家,总数达2567家、稳居全省第2位;新增福莱特玻璃、捷泰电池2家百亿企业。新三样产业加速集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产值达1362亿元、同比增长56%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企业数达483家、居全省第3动力电池产业产值增长超25%,聚集了比亚迪、国轩、力神、天合等一批头部企业。战新产业产值2300亿元、同比增长10%战新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42.4%、居全省第4天长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首批100家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英发睿能成为滁州首家中国独角兽企业,获评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民营经济考核居全省第二,7个县(市、区)获评先进,占全省近1/518家民营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百强。天长、来安、全椒获评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南谯获评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

     

     

     

     

     


    现代服务业逐步壮大。深入实施锻长补短行动计划,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2家、总数达293家;新增限上单位533家、总数达2366家。新获批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用生物、埃克森科技3两业融合试点单位,总数达8家;新获批琅琊新区新型专业市场、凤阳申通智慧物流园2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总数达17个;新获批西涧食品、品享牧业2家省级冷链集配中心,总数达4菜鸟物流省内首个实体运行的客户体验基地成功挂牌运营。来安家宁医院、金百合医疗器械、方舟医学检验、奶酪博士4家单位入选第三批长三角健康服务业示范培育企业名单。

    数字经济稳步发展。计获批康佳电子、广天科2家省级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华塑、龙利得、全柴动力、金禾实业4家企业级平台;1027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完成率全省第一;组织436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完成3129家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发放使用。康佳同创、龙利得2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管理体系3A认证,隆基乐叶获批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全柴动力、惠科光电、广天科3家企业获批工信部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

    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严格落实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30等政策措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51亿元,免申即享资金4.4亿元,为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2.6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增强,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达4755亿元、同比增长18.1%,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4、第2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超700亿元、同比增长34.9%,分别居全省第3、第2位。大力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分别居全省第32位,全市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均达16家。

    (三)突出创新驱动,科创能力不断提升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80亿元,跃居全省第3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件。大力实施双倍增两清零行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100家,总量均居全省第3位。成功举办2023年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大会,加入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试点区域,与上海杨浦区、徐汇区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开展科创+产业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超300家。釉美生物获批省内唯一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先进光电子材料及系统安徽省产业研究院成为全省首批9家省级创新研究院之一。


                        


        科技成果加快转健全多层级、多类型、多主体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在全省率先出台《科技企业加速器备案及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登记科技成果3715件,居全省第2位;新增省级孵化载体7家,市级孵化载体3家。创新设立滁创易再贷款再贴现产品,支持科技企业融资超16亿元;速推快推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落地,投贷企业882户、投贷金额106亿元,均居全省第1位。滁州经开区和滁州高新区获批全省首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人才引育靶向施策。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出台高层次人才五优五心”25条、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18条政策,举办星耀滁州·会客虹桥”“才聚满天星·筑梦新滁州系列活动,开展千企百校行校园招聘,与吉林大学等32所高校建立人才合伙人关系;新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70人、大学生3.6万人,均较去年实现翻番。重点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滁创新创业,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数以及新获评国家级领军人才、省重点人才计划、省人才团队数均居全省前列人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案例被评为全国百佳,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全省唯一。

    (四)突出协调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推进

    长三角一体化纵深推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启动区一、二期15平方公里框架全面拉开,预留了38平方公里发展空间,累计落户亿元以上项目91个、总投资840亿元,其中百亿元项目350亿元项目2个,26个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天长六合、明光盱眙新型功能区框架逐步拉开,泛美航空大学城一期、中铁建科创园一期等重点项目竣工投用。苏滁高新区新增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工作全面启动,获评全省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3个宁滁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已完成7项规划编制,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超230亿元。

    皖北振兴全面加快。印发滁州市皖北两个加快三年行动计划,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合滁定远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园启动建设,已签约落户项目2个、总投资6.5亿元;城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三地新建城市道路18.39公里、更新城市管网49.23公里。在全省两个加快评议中排名逐步提升,凤阳县连续3个月居全省县级排名第1位。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快建设,获批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省级补助资金7327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2798万元,贴息资金考评在皖北8市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方阵。凤阳经开区位列皖北“6+2”试验区考评第一档第2名、上榜省级经济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培育期)名单。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预计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5%,全椒县成功获批省级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全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6万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29万套、老旧小区改造139个。新建改造城市排水管网150公里,新增充电桩和城市公共停车泊位均超1万个、5G基站超2300个,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区域面积达28平方千米。新建口袋公园14个,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全省第一。创业南路、永乐路、滁宁快通担子段市政化改造等道路项目竣工通车。滁州市城市更新经验做法被住建部推广,成功获批省级整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融资试点,市奥体中心项目获国优工程鲁班奖

    (五)突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

    农业生产稳定向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45万亩,粮食总产达94亿斤左右,顺利实现二十连丰获批全国首批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超60万亩,累计建成768万亩。现代种业取得长足发展,新收集农业种质资源218份、总数达802份。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稳定在21000家和8000家左右。预计肉蛋奶总产57万吨、增长3%,水产品产量40.3万吨、增长4.3%,蔬菜产量112.9万吨、增长3.1%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总数达325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成功举办长三角预制菜暨中央厨房产业大会、第二届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签约绿色农产品项目18个,投资额102亿元、居全省第1位。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8总数达到35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65个,总数达413个。天长创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3国字号整市试点,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达95.1亿元,三变改革村占比超97%,累计流转闲置宅基地5275宗,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390个。南谯、天长、明光、来安农村宅基地改革经验全国推广,小岗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306.5公里,完成农村改厕1.65万座、危房改造257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39家。深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脱贫帮扶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与饮水安全持续巩固,全市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9万元以上、增幅超15%。大力实施水库移民后扶项目147个,投资2.67亿元,居全省第3位。

    (六)突出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改革攻坚持续深化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12项、省级28项。新获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两项国字号整市试点、均为全省唯一,全省农业设施抵押贷款首证首单在天长发放。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4个县(市)入选全省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效益30强、总数居全省第2位,全椒获评全省首批亩均论英雄改革金融服务试点县,全市投放亩均英雄贷”152亿元。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低效工业用地5680亩,开发区标准地出让占比达100%。南谯经开区通过退二进三优化发展空间,入选全省首批园区毕业机制改革试点。获批全省综合医改试点示范地区,滁州医共体+卫生院分类管理和天长医防融合工作获评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优秀案例。获批全省退役军人工作创新发展试点市

    营商环境明显优化。深化双对标行动,出台2023版营商环境提升举措,124项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办事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减少10%22%34%。加强市信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5500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授信971.15亿,放款667.94亿元。常态化开展深入联企、深度助企活动,市、县两级共走访调研包保企业2.48万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诉求3943个。主导制定全国首部《证照并销地方标准》,牵头制定全省首个《消费维权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推进安徽唯一满意消费先行示范区试点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好放心消费品牌入选满意消费长三角优秀典型案例,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2023年度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入选全省创优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市。

    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开展徽动全球滁州行动,组织400余家企业赴境外拓展市场,140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和华交会,共签约订单(含意向订单)约7亿美元。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82家、总数达1104家;租赁海外仓30个,使用面积超63万平方米;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2家、总数超300家,累计投资总额51亿美元;新增跨境电商企业18家、总数达184家,在线交易额累计9.85亿元。安徽自贸区滁州联动创新区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23个、15个、13个,入选全省制度创新举措3项。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待验收。获批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七)突出绿色转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加快。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滁州高新区获批首批省级碳达峰试点园区。加快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创建全省首家银行机构零碳营业网点,成功发行省首单碳中和绿色产业园区类CMBS项目、发行规模4.31亿元。实施两高项目清单管理,一企一策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对全市38家企业实施节能减煤降碳诊断,预计可实现年节能44万吨标煤。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85万千瓦,总容量达452万千瓦、居全省第2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70亿千瓦时、居全省第1位。培育高效碳汇林基地10.2万亩,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入选首批省级森林碳汇试点。获批省级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城市和智慧住宅试点城市,天长获批省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低碳片区试点城市,全椒获批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

                        

    环境污染治理持续推进深入打好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战役,建立“1245”大气污染综合防控体系,全市PM2.5平均浓度始终优于年控目标。深入开展“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历年交办的1200个问题,已销号1183个。开展坚守断面碧水专项行动,20个国考考核断面均达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逐年提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扎实打好净土保卫战,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定远和凤阳成功申报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试点。

    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有效。在全省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基础调查,优良生态指标物种指数增加,世界濒危物种桃花水母再现滁州。完成营造林总面积48万亩,建设国储林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3%,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27个。森林火灾受害率始终控制在0.5‰以下,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病死松树数量逐年减少。湿地面积达136.38万亩,湿地保护率58%实现全省水利质量考核5A,明湖成为全国首个幸福湖天长河湖保护做法在水利部作经验交流、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完成治理修复废弃矿山24个,修复治理总面积267.7公顷。

    (八)突出民生福祉,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建立《民声呼应》工作“三当天、三亲自、三督查”机制,省交办涉滁问题办结率、满意度均达100%。持续深入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20项重点指标已全部提前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民生支出44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5%,暖民心行动满意度测评连续6个季度位居全省前两位。新增城镇就业14.2万人、技能人才1.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2万人。加强对管道燃气、城镇供水、污水处理、教育等垄断行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的成本监管,审核企事业单位上报成本19.78亿元,核减不应计入定价成本费用4.34亿元,惠及民生30余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获批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各职业院校面向新三样产业,年输送毕业生超1.2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4所、幼儿园25所,新增学位2.9万个,原223个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到13个。天长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凤阳成功创建省级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安康码公立医院一码通行,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居全国第20位、全省第1位。省级卫生城市(县城)实现全覆盖。再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滁州市中心血站获全省唯一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天长获批全国生育友好先进单位,全椒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在全省率先施行学校一场两门开放,免费向社会开放场馆69个。滁州女子手球队代表安徽省组队参加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并夺得首金,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成功举办2023年滁州马拉松赛、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

    安全发展底线兜实兜牢。切实防范银行业机构资产质量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保交楼工作进展顺利。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顺利实现安全迎峰度冬度夏。开展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均同比下降。深化信访突出问题攻坚行动,进京访、赴省访总量均降至历史低位。扎实做好扫黑除恶、禁毒反诈、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22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获得食安安徽认证,凤阳成功创建第三批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开展统计造假专项治理行动,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工作。市工商联获评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安全、人民防空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连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省级平安建设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平安乡村创建率达90%

    在总结全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受外部环境影响,部分经济指标弱于年初预期;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应收账款增长较快,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较为突出;重点产业的支撑力和带动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一些重大项目还面临要素制约;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不强,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部分领域投资增长面临制约;高能级的科创平台不多,高层次的人才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有待增强;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保障上还有短板弱项,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与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从国际看,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从国内看,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但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从我省看,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发展韧性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新兴产业贡献度、重大项目支撑性进一步增强;从我市看,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和近年来积累的发展基础将会加速释放,仍将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有基础有条件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综合当前形势,立足我市实际,兼顾年度计划与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中共滁州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的目标任务相衔接,建议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2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预期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7.5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9.2

    规上工业增加值(%

    9

    服务业增加值(%

    7

    固定资产投资(%

    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

    外贸进出口总额(%

    8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完成省下达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有关会议和市委七届六次全会部署,聚焦“5688”目标和五五愿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打造长三角四个地、建设七个强市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主攻新三样,拼抢新赛道,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巩固稳中向好基础

    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质效。以八大产业链为主线,突出新三样招商,继续开展季度攻势、虎口夺食拼抢项目。瞄准世界500强、中字号”“国字头等行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招商、联合招商、基金招商、委托招商、商协会招商、亲情招商、校友招商等全方位招商合力,持续招引一批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引育一批小巨人”“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项目40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100个、10亿元以上50个,力争实现百亿级工业项目县(市、区)和市直两个园区新一轮全覆盖。增强落地比签约更重要的意识,坚持服务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进一步提升基金运作力、资金保障力、要素供给力、帮办服务力,确保签约项目当年转化率超50%

    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坚持把项目和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开展七未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充分发挥土地、环保、融资等要素保障工作会商机制作用,用好新增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推动新开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全年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超500个、300个,最大限度释放投资增长潜力。把项目谋划与重大战略规划、承接产业转移、招大引强结合起来,抢抓政策风口,分领域滚动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盘子,确保谋划亿元以上项目超3100个、总投资超2.4万亿元。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建立完全使用者付费特许经营项目库,选取成熟项目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

    充分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20措施,持续开展徽动消费·乐享亭城系列促消费活动,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进度,优化升级核心商圈,培育中华老字号”2个、省级特色商业街区”2个。积极推进商旅融合发展,开展文艺演出进商业综合体(街区)活动,充分释放旅游、托育、养老、体育、康养等新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瞄准沪苏浙特别是合肥、南京等周边城市消费群体,大力引客入滁,丰富消费业态,活跃夜市经济,扩大留滁消费。加大消费市场主体培育力度,鼓励即时零售、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确保净增限上商贸单位200家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

    (二)着力科技人才支撑,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发挥数字赋能优势。加快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智慧城市展示体验中心建设,组建滁州市大数据公司,建成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市级节点,努力构建数据、算力、算法、应用资源协同的大数据中心体系,推动我市优质企业参与全省数据要素交易,新增省级大数据企业5家、数字化应用场景10个以上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进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改造,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3A认证企业2家,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800台。提升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水平,发挥天工云”“琅琊谷省级重点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作用,加快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行业型、区域型、专业特色型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新认定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1家,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个、登云企业超200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旗帜性抓手,深化与南京、苏州、杨浦、徐汇等地科创+产业合作,一体推进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确保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20亿元。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深化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积极引育国字号创新平台、省级科创载体,加快工大智谷、安大滁州研究院等重点平台建设,推进盼盼食品与安徽科技学院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支持全柴动力等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金禾实业和惠科光电等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确保新增省级研发平台30家以上。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办好第四届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双创汇系列活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滁转化和产业化。

    做好人才引育留用。积极参与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迭代升级招才引智十大举措”4.0版,综合运用以会引才、以赛聚智等方式,推深做实揭榜挂帅、竞榜定帅、招才引智高校行”“千企百校行”“才聚满天星·筑梦新滁州系列活动。围绕主导产业人才需求,建立顶尖人才、紧缺人才和团队定向招引机制,确保新引育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产业英才数量保持全省前列。加快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在滁高校职校调整建设契合我市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专业,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确保全年新增技能人才1.6万人。加大与高校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力度,吸引大学生来滁实习、留滁就业,大力推进滁籍人才回归。健全完善创新评价、激励等机制,持续推进人才政策提档升级,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打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形成近悦远来的好氛围。

    (三)着力做强实体经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新三样产业建设。链长制为抓手,以新三样为重点,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风口,推动各类要素、资源、人才等向重点产业集聚,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聚焦研发、制造、应用三大环节,加快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力争全年产值超2000亿元。动力电池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补链延链,确保产值增长3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百亿项目攻坚专项行动,持续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力争全年产值达到950亿元。

    促进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确保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新增规上企业260家、亿元企业25家、百亿元企业2家以上。推深做实八大产业链链长制,在主攻新三样产业的同时,半导体医药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绿色食品产业链围绕上下游细分领域,

    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动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做大做强。认真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量子信息生命科学、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新增战新企业30家,产值增速10%以上。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和5G融合运用,促进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推动传统产业老赛道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新赛道卡位突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推动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持续推动信息技术、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商贸、文旅、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专业会展、楼宇经济等,力争再获批2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新增5家以上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编制供应链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江北物流枢纽、邮政邮件处理中心及智能物流综合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进一步补齐物流短板,力争再获批2省级冷链集配中心。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深入实施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力争全年新增上市公司、IPO报审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各2家以上。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供给,力争全年新增贷款600亿元以上,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50005300亿元,实现直接融资不低于180亿元。

    (四)着力打造合作典范,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

    加快共建平台建设。一体推进“2+3+N”合作平台建设,提速提效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新型功能区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加快产业项目导入,力争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项目50个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百亿项目再有新突破,打造毗邻合作样板区。天长六合、明光盱眙新型功能区力争通过省新一批新型功能区认定,打造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深化宁滁结对合作帮扶,推动3个宁滁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建立管委会+公司合作模式,明确招商协同、利益共享机制,确保全年招引亿元项目40个以上。加快中新苏滁高新区拓展区建设,加大百亿项目、外资项目、专精特新企业引育力度,着力打造省际合作的典范、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主动融入双圈建设,编制合滁产业走廊规划,加快建设合滁定远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园,启动建设大墅毗邻合作示范区。推动全椒、琅琊与沪苏浙相关园区共建省际合作平台。

    强化产业承接协作。聚焦打造长三角的产业辐射腹地,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工程,积极承接沪苏浙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强与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南京江北新区生命健康和集成电路等产业合作,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坚定不移打造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突出抓好优质粮油、健康畜牧、特色水产、道地药材、林茶蔬果等五大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有序承接长三角高端绿色食品产业转移,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转型升级,打通优质农产品沪苏浙供销渠道。

    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推进融圈入群,高标准承办2024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加快沪宁合、合新、宁淮等铁路以及滁合、淮扬、明盱等高速建设,力争宁洛高速改扩建提前通车,开工建设滁州站综合枢纽工程和池河防洪治理工程,推进宁天城际二期以及金天仪、全禄等高速和窑河复航、滁州港等水运工程前期工作,建成运营明光通用机场。探索都市圈、毗邻地区跨省通办线下专窗建设试点,加快社保一卡通系统平台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应用深度、拓展应用广度。推动海关高质量一体化改革,共同提升长三角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货物流转效能。

    (五)着力推进改革攻坚,全力激发市场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抓小岗促全市,加快百亿小岗示范创建。巩固农村三项国字号整市试点成果,推深做实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等重点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系统推进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和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探索创新盘活利用存量土地政策机制,联动实施亩均效益评价与标准地改革,拓展用地类型、扩大供地范围,开发区产业用地按标准地出让占比保持100%。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建设公平竞争审查智慧化审查监测平台。打造天长医改升级版,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提升公立医院发展水平。统筹抓好文化体制、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双对标行动,加快推进创优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市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号申请、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持续提升免申即享服务水平,不断优化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惠企利企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推动各领域由便捷服务增值服务全面提升,持续擦亮亭满意服务品牌。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战略部署,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持续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加快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不合理限制,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实施联企助企纾困、问题办理质效、要素保障能力、为企服务机制四大提升活动,不断提高企业满意度。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持续推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发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优势,扩容增效、创新发展,更好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徽动全球滁州行动,深化与一带一路RCEP国家(地区)等经贸合作,支持企业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广交会、进博会等国际展会,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持续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抓好重点外贸企业跟踪服务,加大新三样优势产品出口力度,力争全年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00家、跨境电商企业20家。加快推进安徽自贸区滁州联动创新区建设,力争滁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验收运营。实施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攻坚行动,创新利用外资模式,发挥境内外商协会、国际化产业基金等作用,瞄准目标企业,精准开展招商,力争全年新设外资企业40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六)着力统筹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规划统筹空间布局。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引领,加强各类规划衔接,加快县乡两级总体规划编制,构建三级三类规划体系。依法依规有序推进乌衣镇南部片区中新苏滁高新区西部片区70个区域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协同做好前期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编制。围绕滁宁城际、沪宁合高铁完善沿线功能配套,开展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全面推进明湖片区、高铁站区开发建设进程。强化与合肥、南京都市圈规划协调,推进滁来全一体化发展,引导人口、资源、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不断提升滁城能级和首位度,加快打造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

    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聚焦彰显山、水、城相融的空间格局,不断提高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年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64个,完成投资190亿元。加快城市更新示范片区项目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7个,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1万套、公共充电桩1200个、5G基站1700个。稳步推进市级、县级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海绵达标片区占建成区面积达44%。深入推进城市增绿行动,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3.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37平方米。实现主城区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群众对公共环境满意度逐年提升。

    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深入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鼓励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力争县域经济占全市比重持续提升,在全省持续争先进位。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皖北三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力争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逐步缩小城镇化率与全省平均值的差距。  

    (七)着力发展农业农村,加农业强市建设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耕地保护全过程监管机制,一体推进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加快打造皖东百亿粮仓。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245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达到94亿斤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新品种5个以上。推动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机械强农向全过程覆盖,确保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以上。紧盯粮食产购储加销全过程、各环节,推深做实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储备粮安全管理,形成城乡全覆盖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加快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确保肉牛饲养量保持在12.3万头、年出栏5.8万头。围绕南谯滁菊、琅琊蔬菜、天长芡实、明光绿豆、来安板鸭、全椒龙虾、定远猪、皖东牛等优势农产品,打造一批百亿级全产业链绿色食品产业。办好第三届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确保新招引农产品加工项目50个、总投资150亿元以上,力争全年新增农产品加工业企业3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1300亿元,再创建8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发挥产业联农带农作用,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在7万人以上。

    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50个、市级精品示范村30个,确保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突破40%。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改造农村危房194户,新改厕超1.6万户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95%以上。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提质改造工程97公里、危桥改造工程17座、村道安全防护工程426公里。落实省乡村旅游十百千行动计划,大力培育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展等级民宿创建工作,力争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品牌20个。充分发挥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计划实施后扶项目140个、投资3亿元,其中美丽家园建设项目70个、投资1亿元。

    (八)着力低碳生态环保,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开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行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家、省级节能环保企业5家以上。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等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加大光伏建筑应用一体化设计建造,推进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抢抓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机遇,加快推进皇甫山国有林场省级森林碳汇试点建设,积极探索打造滁州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培育具有高效碳汇功能的森林10.5万亩。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碳排放降幅完成省下达目标。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快滁州电厂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30万千瓦以上。

    巩固污染防治成果。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3场标志性战役,确保PM2.5达到省考核目标。深化坚守断面保碧水攻坚行动,完成4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确保20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管固废保安全专项行动,加快创建省级无废城市。着力整治餐饮油烟、噪声和恶臭异味扰民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多领域、全方位推进三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加强生态屏障建设。扎实开展绿美江淮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支持来安、定远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县,全椒、天长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落实好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有效提高森林质量,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5万亩、退化林修复8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森林抚育31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6.4%。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加强池杉湖、女山湖、花园湖等重要湿地动态监测,确保湿地保护率达58%以上。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十四五废弃矿山修复计划,系统推进矿山生态治理。

    (九)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办好办实民生实事。健全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强化各类载体高效联动,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做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实施50项民生实事。深入开展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0万人。落实落细滁创23,实施四新经济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推进惠民菜篮子制度化机制化规范化运行,按照规定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构建完善教育体系。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坚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建及改扩建公办园8所,新增学前公办学位300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5%。坚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强与沪苏浙地区的教育合作,深化集团化办学,新建及改扩建中小学22所,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5%以内。全力做好“3+1+2”新高考改革落地实施,推进滁州中学新校区全年级启用,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支持高职与中职学校联合设置专业学院、中专分校,加快滁州技师学院建设。推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争创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支持安徽科技学院更名大学、确保新校区建成投用。加快推动滁州学院申硕更大,支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学习型社会。

    强化社会兜底服务。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强化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常态化监测,持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落实低收入人群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全国家居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打造一批示范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健康滁州行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核心制度建设,加大与南京等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合作,通过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专科共建等形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争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成国家卫生城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确保全市三年综合成绩保持全国全省前列、明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实现省级文明城市全覆盖。加快建设书香滁州,进一步打造“15分钟阅读圈,计划推出37个省级阅读空间。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139家公共文化场馆(站)。加强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利用,抓好明中都皇故城等遗址的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工作,积极推进明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增强皖东文化归属感和软实力。深化文旅融合,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主线,加快推进琅琊山度假、皇甫山康养、老嘉山休闲等一批重点板块、重点项目、特色民宿建设,打造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文化特色鲜明的长三角康养旅游目的地,确保琅琊山创成5A级旅游景区。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强化经济安全保障。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方案体系,扎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确保粮食、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强化能源保供,加快支撑性电源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千方百计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度冬,有力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性用电。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防打结合、打早打小总体思路,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强在建项目预售资金监管,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优质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持续做好保交楼工作,依法合规解决群众诉求。

    加强公共安全治理。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化品、消防、城镇燃气、城乡自建房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抢险救援能力提升工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提升农贸市场、学校餐饮等重点场所和领域监管水平,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开展专项行动,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学好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总结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持续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巩固信访突出问题攻坚成果,推深做实“1+5+N”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打造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治理平台。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零容忍态度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兵役征集等工作,持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认真采纳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滁州建设崭新篇章。

     

    附件:12024年重点项目安排

    2.名词解释

    附件1

     

    2024年重点项目安排

     

    专栏1  5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

    开工:定远102亿元的泉盛资源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一体化、苏滁高新区总投资100亿元的旭合高效N型光伏电池二期、凤阳90亿元的明锐MiniLED显示模组及芯片生产、滁州经开区90亿元的惠科电子模组整机及电子纸、琅琊85亿元的精密结构件及镁合金轮毂生产、凤阳85亿元的合众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滁州经开区80亿元的天合储能二期、滁州经开区55亿元的光启智能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凤阳55亿元的硅谷智能5GW钙钛矿透明导电玻璃、明光53.5亿元的升华伊利石新材料产业综合开发等项目。

    续建:全椒201亿元的力神动力电池基地、琅琊总投资120亿元的中润年产20GW高效光伏电池生产、滁州经开区108亿元的天合年产24GWh储能电池、南谯105亿元的晶隆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产业项目、凤阳105亿元的海螺光伏产业园、凤阳100亿元的正泰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定远99亿元的金轩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定远95亿元的华塑股份产品结构调整一体化、天长83亿元的海泰高效光伏电池、明光80亿元的美达伦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项目。

    竣工:天长125亿元的龙源昆宇新能源、来安112亿元的捷泰太阳能电池智慧工厂、滁州经开区100亿元的国智年产20GWh动力电池产业化基地、滁州经开区100亿元的东方日升年产10GWNTOPCon)电池及金属边框、苏滁高新区总投资100亿元的旭合高效N型光伏电池二期、凤阳100亿元的尚德光伏产业基地及总部中心、定远96亿元的国科能源年产21GWh电池、明光50亿元的天铂高端输配电设备制造等项目。

     

    专栏2  八大产业链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

    光伏产业链项目。开工:天长润泽年产2.5万吨光伏铝边框型材、全椒韩拓年产5万吨胶黏剂、滁州经开区瑞达明泰年产25万吨光伏组件铝合金边框型材等20个项目。续建:明光九洲工业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高透组件制造、来安百佳年代光伏胶膜生产、全椒德克雅年产20万(套)新能源光伏支架配套、定远安徽科弘年产28800万平方米胶膜二期、凤阳瞩日年产5GW高效光伏组件、南谯凯撒年产60GW光伏组件钢边框生产线等42个项目。竣工:天长昱晟年产6亿片太阳能电池大尺寸高效单晶硅切片、凤阳博峰年产700万套铝边框、滁州经开区中信渤海年产15GW光伏组件铝边框二期等29个项目。

    半导体产业链项目。开工:天长年产240万片电脑主板及显卡、全椒半导体级高纯电子化学品和电子特气、苏滁高新区高分子超薄光学级新材料等27个项目。续建:琅琊光智科技红外光学与辐射探测产业化、凤阳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生产项目、明光先进功率器件芯片等29个项目。竣工:滁州经开区年产50亿块汽车用混合集成电路数字化车间、来安触控屏液晶显示屏器件、南谯艾佩达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等20个项目。

    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链项目。开工:琅琊江苏精镁镁合金及精密构件、滁州经开区萨驰智能装备高端智能装备暨数字服务产业基地、明光天铂新能源升压逆变一体机等58个项目。续建:天长鑫铂新能源汽车铝部件生产基地、南谯恒昌机械公司机械配件加工工程、滁州经开区金纬机械公司年产800套新材料高速节能挤出装备等86个项目。竣工:琅琊年产520万套汽车用铝材挤压零部件绿色智能化生产线、滁州经开区多利汽车年产15万台套及热成型冲压产线、苏滁高新区弗迪电池等86个项目。

    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开工:苏滁高新区鑫铂瑞铜箔生产基地、凤阳恩力动力10GWh锂离子电池、天长博石高科锂电池材料综合循环回收、苏滁高新区天钧精密动力电池包零部件等27个项目。续建:南谯德兰明海储能电池、全椒亿麦威年产1.1GW锂离子电芯和1.5GW储能锂电池组、定远新宸年产6000吨新型电解质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等24个项目。竣工:南谯利维能动力电池二期、苏滁高新区纳百川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生产、苏滁高新区星恒电源年产5.6GWh金砖电池等6个项目。

    医药器械产业链项目。开工:天长安徽一药业生物制剂、明光安徽新同飞农业科技艾草生产、天长安徽尚亿药业药品生产、苏滁高新区中进医疗设备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等17个项目。续建:来安赣州和美药业专利创新药产业基地、南谯滁州方舟医学检验基因检测实验室、苏滁高新区安徽贰壹肆卫生科技年产18亿只安全套等26个项目。竣工:全椒通用生物(滁州)核酸产业化、苏滁高新区筑医台(滁州)产业科技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天长环瑞医疗器械医用器械和耗材、滁州经开区新精彩医疗年产50万人份免疫标志物检测试剂盒和5000万支一次性使用无菌采样拭子等13个项目。

    智能家电产业链项目。开工:滁州经开区中家智康年产800万台变频控制器、滁州经开区万朗磁塑家用电器配套件、全椒紫荆未来电子雾化器件及智能制造等18个项目。续建:博晶科技LED背光显示模组、滁州经开区盛诺科技FPD光电玻璃精加工、滁州经开区东菱电器年产1200万台高端西式小家电基地、苏滁高新区中耀智能电子精密零部件生产等40个项目。竣工:滁州经开区盛诺科技FPD光电玻璃精加工、滁州经开区领先金属科技年产300万套洗碗机碗篮、滁州经开区尤提乐电气高端连接器暨断路器产品、滁州经开区贺贝舒年产30万平方米AG触控显示玻璃、全椒康华电子集成线路板相关材料等23个项目。

    新型化工产业链项目。开工:定远泉盛化工己内酰胺绿色节能、天长江越新材料年产90000吨羧基丁苯胶乳等产品、明光安徽美达新材料年产20万吨涂料、来安友和新材料水性聚氨酯工业树脂及胶粘剂、全椒安瑞森半导体级高纯电子化学品和电子特气等36个项目。续建:天长涵丰科技年产6000吨磷酸酯阻燃剂DOPO等产品、明光伯涂丽材料年产水性乳液32000吨等产品、来安光威化工涂料中间体及5000吨水基卷烟胶生产、全椒金宏电子半导体电子材料等28个项目。竣工:定远东涂化学年产20万吨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1万吨配套固化剂HAA、天长华越新材料年产一万吨水性聚氨酯及水性木器漆等产品、明光微尺度年产6万吨特种高分子粘合材料及涂层产业化、来安金禾实业5000吨三氯蔗糖技改扩建、全椒梅塞尔气体工业气体及氦气分装等32个项目。

    绿色食品产业链项目。开工:天长众彩智慧冷链综合物流园、南京农业大学滁州科教创新园、滁州经开区嘉美饮料包材暨灌装饮料等22个项目。续建:明光沃源蓝莓加工基地、定远光明牧业生态智慧牧场、苏滁高新区馥松食品冷冻面团等21个项目。竣工:南谯丰科菌业、琅琊王小卤食品、来安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凤阳森创农业产业园等25个项目。

     

    专栏3  基础设施类重点建设项目

    交通。开工:S10淮南至扬州高速滁州段、S64明光至盱眙高速、G0323凤阳至定远高速、S210洪武路至海螺大道段(新昌大道)一级公路。续建:S14滁合高速滁州段、G328城郊至池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G329凤阳至蚌埠段改线工程一期、G328定城至永康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G104明光段改造工程等16个项目。竣工:G36宁洛高速滁州段改扩建、S98滁州西环高速施集(琅琊山)互通、明徐高速司巷互通、明巢高速章辉互通。

    水利。开工: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滁河以及池河防洪治理、一批沿江排涝泵站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续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供水保障、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江巷水库引调长江水)、城西水库除险加固、女山湖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沿江排涝泵站等。

    能源。开工:明光白米山风电场、天长龙源大通200MW光伏发电、滁州经开区220千伏红桥变等20个项目。续建:滁州电厂、滁州天然气调峰电厂、皖东北天然气管道二期、全椒天然气综合储备站、定远远景欣月风电场、定远中广核七里塘二期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天长龙源150MW/300MWh共享储能电站等33个项目。竣工:天长龙源汊涧122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天长华晖3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天长220千伏元通变等31个项目。

    城建。开工:永阳路人才公寓等18个保障性租赁住房、滁州站站乘一体融合发展、花园路上跨京沪铁路工程、滁州老城区排涝综合整治工程、恒兴路(全椒路中都大道)、滁州第三自来水厂扩建等。续建:西涧花园四期等8个棚改安置房、将军山路桥、滁州北站货场改扩建工程、会峰路跨清流河桥维修加固、市一院北院区扩建工程、特勤消防站、滁州市第二福利院及颐养中心、龙尾山森林环境气候监测站、滁州第四自来水厂扩建等项目。竣工:南扬郡等3个棚改安置房、滁州老城区城市更新示范片区建设、滁州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北大街、金刚巷)一期、全椒路(龙兴路滁阳路)、八里地块周边配套道路、清朗别院二期北侧凤翔东路、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紫薇路公园和凤阳路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等项目。

    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片区。继续实施:2021—2023年获批的滁州市乌衣镇南部片区等38个片区。新编:沙河镇南部片区、沙河镇中部片区、大柳镇桥东片区、乌衣镇滁宁路以西片区、乌衣镇皇庆湖以东片区、乌衣镇皇庆湖以西片区、乌衣镇镇区西北部片区、乌衣镇中北部片区、乌衣镇安宁路以北片区、乌衣镇黄圩路以西片区、明湖中部片区、章广街道片区、珠龙镇西北片区、珠龙镇东部片区、施集镇东部片区、老龙洼片区、东营房南侧片区、东营房北侧片区、菱溪湖周边片区、安庆路北侧片区、经开区扬子路片区,经开区高铁站北片区,经开区芜湖路片区、琅琊山东部片区、琅琊山东北部片区、琅琊山南部片区、科教园南部片区、中新苏滁高新区西部片区、中新苏滁高新区西北部片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东部片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东南部片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北部片区等32片区。预调整:担子北部片区、乌衣镇北部片区、腰铺镇西片区、沙河镇东部片区、乌衣镇西部片区、乌衣镇东部片区、沙河镇西部片区、乌衣镇南部片区、明湖西部片区、明湖北部片区、沙河北部片区、腰铺镇西北片区、琅琊区东部片区、城北片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片区、城北工业园片区、滁州市城东工业园片区、高铁站东部片区、经开区东部片区等19片区。

     

    专栏4  社会事业类重点建设项目

    开工:滁州一院南区急诊肿瘤中心综合楼、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心及规培基地、滁州公共实训基地、滁州第三中学运动馆新建、南谯新区小学(安徽科技学院附属小学)、来安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南京农业大学滁州科教创新园、天长中医院分院建设、明光中学附属学校、定远金山溪谷文旅度假二期、凤阳县职业教育能力提升科技学校新校区建设等64项目

    续建:滁州一院北院区扩建工程、滁州第二小学东校区改扩建、安徽科技学院滁州校区、来安人民医院医共体、全椒城乡养老服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明光中医院扩建、定远总医院分院、凤阳文治坊安置小区建设工程等58个项目。

    竣工:滁州二院传染病院区扩建工程、琅琊解放小学改扩建工程、来安妇幼保健院新建、全椒中学宿舍楼和运动场建设项目、明光应急医院建设、定远中医院(新区)建设、凤阳钟离苑安置小区等30项目


    附件2

     

    名词解释

     

    1一二三城P1):指的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全省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全省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省第三城。

    2.长三角四个地P1):指的是长三角产业辐射腹地、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康养旅游目的地、吸引人才集聚地。

    3双倍增两清零P7):指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清零。

    4退二进三P12):指的是将位于规划实施范围内的工业企业,通过采取货币补偿、搬迁等方式,腾出原工业用地空间用于发展教育科研、娱乐体育、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业、商品住宅等第三产业的行为。

    5毕业机制P12):指的是对产城融合程度高、开发建设空间基本饱和的开发区,加快推动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鼓励与所在行政区合并或异地建设。

    6“1245”大气污染综合防控体系(P14):“1”指的是编制一项限期达标规划,“2”指的是开展两个季节性专项攻坚行动,“4”指的是打造四大系统,“5”指的是实施五层调度。

    7“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P14):第一个“1”指的是中央和国家层面交办的问题,第二个“1”指的是省级层面交办的问题,“N”指的是全市各级自我排查发现的问题。

    8七未项目(P19指的是洽谈未签约、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库、竣工未投产、投产未上规、上规未达产的项目

    9四大提升活动(P26):指的是联企访企纾困大提升、问题办理质效大提升、要素保障能力大提升、为企服务机制大提升。

    10三级三类规划体系(P27):三级指的是市、县、乡三个层级的规划,三类指的是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

    11四新P31):指的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12“1+5+N”P34):“1”指的是村党组织书记,“5”指的是政法委员、包村干部、综治工作人员、一村一法律顾问、网格员,“N”指的是司法工作人员、五老等力量。


    亿元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超230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